找回密码
 注册齐乐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国师

[品级] 『品级表◇文职』—— 文官

[复制链接]

纹银
9680 两
铜钱
966806 文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21: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工部】

建设部,掌管国家经济建设,负责各项公共工程(如堤坝、水利、道路)的建设、武器和军器的制造、屯田、度量衡等事务。工部内设四司: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部司

工部司:主管全国土木/水利/机械/矿业/纺织工程的实施,沟渠水坝疏通,一应器物的规范制定,使用方法普及等,以及负责一部分有关金融货币、统一度量衡事务,管理全国有关制造业务的经费,用以供养天子、造福万民。
屯田司:掌管屯田/营田/职田/学田/官庄,兼管抽分征商、伐薪烧炭、百官茔制(墓葬规制)、丁夫劳役,以及审核海/苇/煤课事等事务,其核心目标在于增加军储,为国家安全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虞部司:负责自然资源的管理与环境的保护,诸如京城街巷的种植,山林川泽、园林花圃、捕鱼打猎等活动的管理,以及草木薪炭的供应等。
水部司:管理渡口、船舻、桥梁、堤堰、沟滩、渔捕、运漕等事宜,负责水资源调度,保护水资源,指导节约用水等事宜。
《官职》
正二品:尚书(1人)
正三品:侍郎(1-2人)

正四品:司正(1-4人)
正五品:司丞(若干)

正七品:令史
正八品:录事

尚书:最高长官,负责总体管理和决策。
侍郎:副长官,协助尚书管理本部的事务,分发尚书下达的各项指令到各司,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决策权。
司正:各司的司长,负责监督各项工作进度的展开与汇总,未设满的情况下表示同时负责其他司。
司丞:负责各郡分部事宜,通常情况下一个人负责一个郡,也可以一个人负责几个郡,未设满的情况下表示同时负责所有郡,对地方上送来的资料,很多时候还要出差实地考察真实性,走不开的也可以委派下面的人出差。
令史:基层文秘,协助上级完成工作。
录事:基层文员,协助上级完成工作。

《已设人员》
尚书:
侍郎:
司正:
司丞:
令史:
录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纹银
9680 两
铜钱
966806 文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22: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御史台】

纪委/反贪局/检查院,负责监督百官、典正法度、监察司法审判活动、弹劾违法官员、平反冤案以及受理词讼等,遇重大案件,与刑部、大理寺进行三司会审。御史台内设三院:台院、殿院、察院

台院:监察朝廷百官的行为规范,弹劾失职失德的官员,参与刑部、大理寺的案件审理事务,确保皇帝的官员遵纪守法。
殿院:在上朝及国家举行各种盛大仪式时监察百官的言行举止和仪表,对举止不端庄的官员进行纠察,以及监察京城内外的失职官员,以及台院、察院官员的行为,内部互相制约。
察院: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并进行定期的巡按监察,外出巡查的监察御史通常会授予“巡抚(从二品)”加官,赋予其属于巡抚的职权,归朝收回。巡抚可以越过部门领导直接对接皇帝。
其他说明:三院的御史属于同级关系,不存在上下级附属,三院御史只有两个上司: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之所以品级不同是因为负责职能的差异所致,也暗示三院的地位高低。除此外,御史的选拔较为严格,一般由以下三种途径:皇帝任命、推荐(能被推荐的人一般有民间声望加持以及其他各种因素)、官员选拔(官员有意向去御史台,可向吏部递出申请,接下来会从文化素质/法令学识/政绩/家庭等各方面进行考察),至于能不能兼任其他官职看皇帝的意思,通常情况下,默认可兼任清贵职务,如书院院长/老师/修史等。
《官职》
正三品:御史大夫(1人)
正四品:御史中丞(1-2人)

正五品:侍御史(台院)
从五品:殿中侍御史(殿院)
正六品:监察御史(察院)

御史大夫:御史台的首宰,对国家法律实施负总责,掌管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履行司法职责(审理案件/弹劾官员),履行礼仪监督职责,以及管理整个御史台。
御史中丞:副长官,协助御史大夫处理日常监察、司法事务‌,协管御史台。
侍御史:台院的御史,履行台院御史的职责。
殿中侍御史:殿院的御史,履行殿院御史的职责。
监察御史:察院的御史,履行察院御史的职责,出巡时授予“巡抚”头衔,履行巡抚职权。
《已设人员》
御史大夫:
御史中丞:
侍御史:
殿中侍御史:
监察御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纹银
9680 两
铜钱
966806 文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22: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理寺】

最高司法审判机关,主要负责中央百官、中州地区的案件审判。对刑部送来的各地死刑、疑难案件进行复核或重新审判,审判后的案件会上交给皇帝批复,最后发回原地执行。如遇重大案件,当与刑部、御史台进行三司会审。
《官职》
正三品:大理寺卿(1人)
正四品:大理寺少卿(1-2人)

正五品:寺丞(若干)
正七品:评事
正八品:录事
正九品:狱丞(1人)
未入流:狱卒
大理寺卿:大理寺正官,最高负责人,掌管全寺的司法审判和刑狱管理工作。
大理寺少卿:大理寺副官,协助寺卿管理大理寺一应事务,复核寺丞审判的案件等。
寺丞:审核狱案,负责一般案件的判处,每个大理丞断案完毕后,需要与其他寺丞一同署名才具有法律效力,以及协助领导参与刑事案件、疑难案件的审判。
评事:协助上级完成案件的调查与审理,负责前往各地调查案件,参与决策。
录事:协助上级完成工作、处理日常事务。
狱丞:管理大理寺监狱的狱长,由NPC任职不外设。
狱卒:大理寺的狱卒,负责看守、押送囚犯等,由NPC任职不外设。

《已设人员》
大理寺卿:
大理寺少卿:
寺丞:
评事:
录事:
狱丞:
狱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纹银
9680 两
铜钱
966806 文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22: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宗正寺】

皇家事务机构,负责管理皇室宗亲(皇族/宗族/外戚)的宗族名册、按时编纂玉牒,记录宗室子女的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等事项。以及:管理皇家文献、办理宗族学校、发放皇族俸禄(户部拨款)、记录宗室罪责过失、议处皇族官员、审理皇族内部的诉讼案件等(宗正寺有权决定皇族的案件要不要给大理寺刑部等机构参与审判调查,属于皇家机密或不想公开的案件一般会交给枢密北院调查)。

关于皇室:本朝与前朝都是一个姓氏的皇室宗亲,本朝的第一任皇帝(先帝)属于藩王上位,上位后改了国号,但本质上与前朝属于同姓相传,所以本朝皇帝对前朝的皇室宗亲全盘接收,只要不跳出来唱反调的,一律认可其身份地位,故此,本朝虽然取消了分封制,但仍然存在藩王。在当前宗正寺的管理中,皇室宗亲的血缘分为三大脉络:
帝王一脉:此一脉在前朝的时候属于“苍华郡王一脉”,历史溯源为圣元女帝次子的后裔,这一脉在本朝上位做皇帝后就变成帝王本家一脉,由于本朝取消了分封制,故此诞生的王族都是荣誉性质的亲王爵,虽然没有封地,但王爵食俸并不低。
前朝一脉:此一脉在前朝的时候属于“帝王一脉”,历史溯源为圣元女帝长子的后裔,这一脉目前还存在三位仍然有封地的世袭王族,即:戎州王/东州王/玄州王,除这三位州王外,其余王族均已褫夺了封地与王爵,只剩下不少女性王族(公主/郡主)保留了原有的封号,但均无封地,都收回了。
云阳郡王一脉:此一脉从前朝到今朝都没什么变动,原来怎么样,现在也怎么样,历史溯源为开国圣元女帝幺女的后裔,圣元女帝就三个孩子,幺女是老三。此一脉除了本家世袭郡王爵外,衍生的分支都是封的君爵(男)与郡主(女),不过君爵与郡主属于个人爵位,没有封地,也不具备世袭制功能,所以爵位者死后就自然消封了。
关于食邑:有封地的王爵享受封地一半的赋税,由朝廷机构统一缴纳后再拨款给王爵,但并不表示封地里所有各方面的赋税王爵都能享受,王爵主要指人口与土地这块的赋税,以及,王爵能决定封地内赋税的高低,但高于朝廷的指标,百姓会对王爵生出怨言,如果低过朝廷的指标,王爵需要将朝廷缺失的部分自掏腰包补给朝廷。王爵享受食邑后,每年需要向朝廷上贡表示感谢(中央要钱的潜规则),上贡的多少决定王爵自身的安全性(自留越多中央越忌惮)。
《官职》
正三品:宗正寺卿(1人)
正四品:宗正寺少卿(1-2人)

正五品:寺丞
正八品:录事
正九品:狱丞(1人)
未入流:狱卒
宗正寺卿:王爵担任
宗正寺少卿:皇族担任,不限男女。
寺丞:爵位或者爵位继承人及以上担任,不限爵位种类,公侯伯亦可。
录事:皇帝会过眼(把关)去宗正寺的录事名单,一般人很难进入,需要皇帝点头。
狱丞:管理宗正寺监狱的狱长,由NPC任职不外设。宗正寺的监狱负责关押皇室宗亲,如诸王及其子女、配偶等。
狱卒:宗正寺的狱卒,负责看守、押送囚犯等,由NPC任职不外设。
《已设人员》
宗正寺卿:
宗正寺少卿:
寺丞:
录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纹银
9680 两
铜钱
966806 文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22: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钦天监】

气象局/天文台,主要职责为观察天象、编制节气、推算历法、星占吉凶、宗教祭祀、教育传承天文知识等。
《官职》
正五品:钦天监正(1人)
从五品:钦天监丞(1-2人)

正六品:官正(1-4人)
正七品:保章正(若干)

正九品:监士
钦天监正:钦天监长官,负责所有。
钦天监丞:钦天监副官,协助监正管理钦天监事宜。
官正:负责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相关天文事务、一般情况下一个人负责一个季节(若有四人则分别为春官正/夏官正/秋官正/冬官正),未设满的情况下表示同时负责所有季节。
保章正:负责日月星辰轨迹及分野、天文变化吉凶等事宜。该官职名源于上古文献里一个叫保章氏的人,其人掌天星,善于观察星辰日月的变动,辨明测知天下的吉祸福,故以此为官名表示该职位善于此道。
监士:钦天监基层官员,负责时间(漏刻/报更等)、文献等事宜,不断学习精进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以便更好的协助上级完成工作。(不少监士都会涉及卜筮之道,私底给他人算命测吉凶是一项不错的隐性收入来源)
《已设人员》
钦天监正:
钦天监丞:
官正:
保章正:
监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纹银
9680 两
铜钱
966806 文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22: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林监】

农牧科研院,负责动物、植物类自然科学项目的探索研究(工部是自然资源的管理)。上林监原为司农寺旗下四署之一的上林署,因其余三署职能在历史的发展潮流中大多被户部、工部替代,渐渐失去其核心作用,圣元女帝建国后(前朝),直接取消了司农寺,并将旗下的上林署发展为科研属性的机构部门而独立存在。由于上林监的专业性,除管理层外,其科研官员有一部分是从民间招揽的技术性人才,而非科举出生。

圣元女帝结束两百多年的六国时代后,在定都选址上犯了愁,本打算在现有的城市中选其一,但符合条件的城市建筑大多古老陈旧,对于一个全新的大一统王朝而言,国度的大气新貌尤为重要,于是女帝大手一挥,将龙首县附近的某片区域规划为新都建址,大兴土木开始建设皇城与皇宫。在建设皇宫时,女帝将宫中一大片区域规划为试验田,以上林苑为名由上林监管理。上林苑起初只是大片的田地、草场、人工湖、小山丘等,后代皇帝逐渐增加了楼台水榭,使上林苑实用与观赏并存。现如今,上林监只负责上林苑中试验田的区域,而游园区则归掖庭局打理。
《官职》
正五品:上林监正(1人)
从五品:上林监丞(1-2人)
正六品:博士(加封不单设)
正七品:农研正
从七品:牧研正

正八品:监士
上林监正:上林监的长官,负责所有。
上林监丞:上林监副官,协助监正管理上林监事宜。
博士:最初是加封给对有重大研究成果的人,授予博士荣誉称号,以表彰对方在某一研究领域内的精通,后来因上林监有一部分官员是来自于民间庶人,科举出身的研究员对庶人出身的研究员在身份上与自己对等多有龃龉,渐渐地,博士的虚衔也时常放宽给有一定资历的科举出生的研究员。
农研正:从事植物类的科研人员,如研究粮食耐性收成、外邦产物、果蔬嫁接、花苗新品等。
牧研正:从事动动物类的科研人员,如研究牲畜配种、驯化家畜、驯化飞禽、珍兽繁衍等。
监士:上林监的基层科研官员,协助上级完成工作,参与科研项目,配合管理动植物的养护培育、野外采集等。
《已设人员》
监正:
监丞:
博士:
农研正:
牧研正:
监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纹银
9680 两
铜钱
966806 文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22: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翰林院】

人才库,其主要职能是编修书籍册文,为皇室解经讲史,充当科举考官、以及在各大书院开展专科讲座等。翰林院与政治了然无涉,属于职清事简的文人闲职,对于通过殿选的优秀考生,皇帝会钦点其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深造学习,吏部对百官的人事调整也会优先从翰林院调出上任。
《官职》
正五品:掌院学士
正六品:学士
正七品:编修
正八品:典籍
正九品:待诏
未入流:庶吉士
掌院学士:翰林院的长官,亦可称之为“翰林院院长”,负责翰林院日常工作的管理。
学士:翰林院讲经读史的“教授”,除了服务皇家机构(孟章书院)外,也经常前往全国各地的书院展开讲座,通常座无虚席。学士并不只负责传授讲座,对优秀的学士科举的时候会让其担任考官,也会参与修史、典籍等工作,主打一个具体人才具体使用。
编修:负责各种历史文献修撰工作,如史书纂修、实录会要等,也参与各种文化领域的宣传讲座,任职编修并不代表只能做修书工作,具体人才具体使用。
典籍:负责各种典籍的编撰整理,进行文学创作(诗词/赋/文章等)的输出,以及展开文化交流、收集民间典籍等,任职典籍并不代表只能做典籍的工作,具体人才具体使用。
待诏:也可称为“教习庶吉士”,可根据领域戏分:书待诏、‌词学待诏、‌棋待诏、‌画待诏……,这些待诏分别负责不同的专业领域,除服务皇帝外,还承担文化传播责任,前往各院校进行学术讲座、授课指导等,如“画待诏”常常任命绘画教授,前往孟章书院、四艺堂等地进行授课。
庶吉士:殿选后被安排到翰林院的进士,通常会配合编修、典籍参与助手工作,如抄录、整理、找错词等,对某个领域有专业技能的,会安排成为待诏(教习庶吉士)进行文化传播。
《已设人员》
掌院学士:
学士:
编修:
典籍:
待诏:
庶吉士:默认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纹银
9680 两
铜钱
966806 文
 楼主| 发表于 2024-9-14 12: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郡级(一级行政=省)】

太祖圣元女帝大一统建国后(前朝),将破碎的山河重新进行规划,制定“郡-州-县(省市县)”为行政单位,确定了八郡+三岛的地域划分,三岛合并为一郡,称之为岛郡,故此八郡三岛也叫“九郡”(内陆八郡+岛郡)。而每个郡内有若干个州,选其中一州为“郡州城(省城)”,郡级衙署的办公地点就设在此地,与该州地级衙门并存在一个城市(如四川省政府与成都市政府都在成都市)。但郡级衙门并不直接办理州内的百姓日常政务,而是处理各州县上交的工作资料并监管他们,对接的是衙门,而不是百姓(但也存在越级接管百姓的特殊案例,如举报地级官员/权贵等)。

九郡中宁郡、曲水郡、玄封郡、云阳郡、北昭郡、苍华郡、广成郡、平安郡、岛郡(渔岛、火岩岛、陀罗岛)

岛郡衙门:岛郡的郡级衙门设在“朝州-川阳县”的沿海岸边,负责管理三大岛及其海洋领域内的事宜(海洋领域也有很多小岛,地图上未标)。
行政由来:景朝(前朝)之前的六国时代,各国大多使用“州县制”,州县制在人们心中已经广泛被认可,女帝统一六国后,国土面积骤然变大,当时六国各州城总数可达63个,为方便管理各州,女帝将“郡”重新启用,并将之设为一级行政单位,又将建筑毁坏、人口凋敝的州城降为县城,63个州直接锐减至如今的30个。至于为何重启“郡”,当时百官在定一级行政单位的时候将史料中的各种名称都进行过讨论,有人嫌“道/路”如今被广义为交通,有人嫌“省”与中央三省相撞,有人嫌“府”与府邸住宅混淆,于是经过几天朝政商讨,最后“郡”脱颖而出成为赢家。
《官职》
正四品:郡守(1人)
从四品:郡丞(1-2人)

未入流:师爷、衙役、仵作等
郡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今天的省长,管理郡内除军事外的大小事(军事归郡尉),一般情况,除了剿匪、战乱等大型军事活动需要郡守参与协调各地区官员的工作安排,日常的治安维稳郡守不干预。
郡丞:郡守的佐官,负责执行郡守命令,协助郡守处理郡内的大小事务,诸如行政、‌财政、‌司法等方面的工作。
师爷:大部分地方官会聘任私人幕僚(通常是科举不如意的读书人)来帮助自己完成各项日常行政工作,这些人泛称“师爷”,师爷的聘用和待遇由幕主自行安排和承担,不受朝廷干涉。师爷虽无官方身份,但其工作范围广泛,诸如钱粮赋税、开支消费、处理往来文件和缮写公私函件等,这些成为师爷最基本的本领。此外,师爷还可能涉及刑事案件的审理和钱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成为隐藏在官场中的较大隐性权利拥有者。
衙役:泛指衙门里的基层差役、捕头、狱头等,这些衙役由当地官府募集而来,没有官方身份,只与当地官府签劳务合同,工资由当地官府制定并发放。衙役主要从事体力劳动杂活,包括但不限于包打杂、跑腿、站堂、缉捕、催差、征粮、押解等。
仵作:仵作曾经在圣元女帝时期纳入编制内,但由于难以洗脱世人对该行业“晦气”的偏见,读书人基本不学此道,最后还得从民间聘用,故逐渐又被踢出了编制,回归编外人员。仵作的工资普遍不高,也经常给民间做殓尸工作赚外快,除此外,由于从事这行的人少,某些地区的衙门共用一个仵作也是常态。

《已设人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纹银
9680 两
铜钱
966806 文
 楼主| 发表于 2024-9-14 12: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州级(二级行政=市)】

圣元女帝确定“郡州县(省市县)”为行政单位后,将战乱后人口、建筑、经济均达标的城市定为州级城市(不达标的沦为县级城市),并将各郡经济文化发展繁荣的城市定为郡州城(省城),并以郡的第一个字命名。
州是二级行政单位,相当于今天的市,全国一共30个州,每个州由一个州城+数个县组成,各州设有知州(文政)与州尉(军政)共同管理一州事宜。


中宁郡:中州、江州、汀州、泗州、朝州、丰州
曲水郡:曲州、东州、泾州
玄封郡:玄州、岷州、戎州、商州、巫州
云阳郡:云州、幽州、青州
北昭郡:北州、归州
苍华郡:苍州、屹州、茂州
广成郡:广州、朔州
平安郡:平州、易州、定州
岛郡:渔州、火州、陀州
《官职》
正五品:知州(1人)
正六品:州丞(若干)
正八品:学正(1人)

未入流:师爷、衙役、仵作等
知州: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今天的市长,管理州内(州城+各县)除军事外的大小事,与州尉、县尉一同合作安排一州治安维稳工作。知州日常主要负责州城(大城市)的各种政事,对于地方县上的,基本知县都处理好了只负责审核盖章再递交上去。
州丞:一州的副长官,协助知州处理郡内的大小事务,包括行政、‌财政、‌司法等方面的工作。州丞的工作具体看知州怎么安排,有些是跟在知州身边协助处理大小事,二者在一个衙门工作;有些是分担某些政务项目,会单独设立一个衙门办公。
学正:相当于今天的市教育局局长,管理一州(州城+各县)教育、考试、学规、训导等相关的事务。学正归礼部管,遇到问题可先找知州解决,解决不了可上报礼部。
师爷:大部分地方官会聘任私人幕僚(通常是科举不如意的读书人)来帮助自己完成各项日常行政工作,这些人泛称“师爷”,师爷的聘用和待遇由幕主自行安排和承担,不受朝廷干涉。师爷虽无官方身份,但其工作范围广泛,诸如钱粮赋税、开支消费、处理往来文件和缮写公私函件等,这些成为师爷最基本的本领。此外,师爷还可能涉及刑事案件的审理和钱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成为隐藏在官场中的较大隐性权利拥有者。
衙役:泛指衙门里的基层差役、捕头、狱头等,这些衙役由当地官府募集而来,没有官方身份,只与当地官府签劳务合同,工资由当地官府制定并发放。衙役主要从事体力劳动杂活,包括但不限于包打杂、跑腿、站堂、缉捕、催差、征粮、押解等。
仵作:仵作曾经在圣元女帝时期纳入编制内,但由于难以洗脱世人对该行业“晦气”的偏见,读书人基本不学此道,最后还得从民间聘用,故逐渐又被踢出了编制,回归编外人员。仵作的工资普遍不高,也经常给民间做殓尸工作赚外快,除此外,由于从事这行的人少,某些地区的衙门共用一个仵作也是常态。

《已设人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纹银
9680 两
铜钱
966806 文
 楼主| 发表于 2024-9-14 12: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县级(三级行政=县)】

目前的县级地域划分是景王朝(前朝)大一统后重新规划的,有的是由原来的几个县合并成一个县,有的则是从州降为县,总的来说,县的地域范围较之六国各县是变大了。
县是三级行政单位,上一级是州,全国一共88个县,各县设有知县(文政)与县尉(军政)共同管理一县事宜。县的下一级是乡,每个县由若干个乡组成,乡里人口聚集、贸易繁荣的地方可单独成镇,其他则统一为村。


全国各县:见底部
关于镇与村
:镇最早是作为军事据点而存在,但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被贸易经济影响演变成如今的“雏形城市”。镇与村都是最小的行政单位,二者没有隶属关系,都是乡的直接下级单位。镇与村的区别:镇是因经济与人口聚拢于某地而自然形成的大型乡村贸易点,它在经济上可能是几个村落贸易核心地区(赶集);而村则是比较复杂的人类聚集点,有些自带贸易区,有些不具备贸易区,有些村甚至能自产自足不与外界往来。
关于部落:部落在大齐被定义为特殊民族(并不完全是少数民族),具有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人群都可以以部落的形式存在于这个王朝,并受到官方认可(招安+监管,所谓堵不如疏)。比如华胥部落的祖先曾创建大一统的华胥王朝,后衰败于历史的洪流中,其子孙后代渐渐分部在全国各地,他们虽然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但拥有自己的文化信仰,并将这些文化以部落的形式延续至今。部落的大小根据其人口规模和分部点而定,大一些的部落甚至一个县的主要人口都是他们,而小一些的则以村落的方式出现。
《官职》
正七品:知县(1人)
正八品:县丞(若干)
正九品:教谕(1人)

未入流:师爷、衙役、仵作等
知县: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今天的县长,管理县内除军事外的大小事,与县尉一同合作安排一县治安维稳工作。
县丞:一县的副长官,协助知县处理县内的大小事务(行政、‌财政、‌司法、教育等)。县丞的工作是负责分担知县干不完的工作,有些以地域划分,有些以工作种类划分,具体看知县怎么安排,通常情况会派到城外、乡镇等地驻扎,单独设立衙门来办公。知县需要对县丞的工作成果进行检验,出了事知县也要担责,如果知县是个工作狂,一个人能处理整个县的事宜,一般上面就不给安排县丞了。
教谕:管理一县的教育事业,通常兼任县学的院长,同时负责文庙的祭祀活动等。教谕作为基层教育局长和县学校长,官虽小但责任重大,培养地方优秀人才,促进当地文化发展是教谕肩负的责任。
师爷:大部分地方官会聘任私人幕僚(通常是科举不如意的读书人)来帮助自己完成各项日常行政工作,这些人泛称“师爷”,师爷的聘用和待遇由幕主自行安排和承担,不受朝廷干涉。师爷虽无官方身份,但其工作范围广泛,诸如钱粮赋税、开支消费、处理往来文件和缮写公私函件等,这些成为师爷最基本的本领。此外,师爷还可能涉及刑事案件的审理和钱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成为隐藏在官场中的较大隐性权利拥有者。
衙役:泛指衙门里的基层差役、捕头、狱头等,这些衙役由当地官府募集而来,没有官方身份,只与当地官府签劳务合同,工资由当地官府制定并发放。衙役主要从事体力劳动杂活,包括但不限于包打杂、跑腿、站堂、缉捕、催差、征粮、押解等。
仵作:仵作曾经在圣元女帝时期纳入编制内,但由于难以洗脱世人对该行业“晦气”的偏见,读书人基本不学此道,最后还得从民间聘用,故逐渐又被踢出了编制,回归编外人员。仵作的工资普遍不高,也经常给民间做殓尸工作赚外快,除此外,由于从事这行的人少,某些地区的衙门共用一个仵作也是常态。
《已设人员》
《各县一览表》
【中宁郡】
中州:安县、定北县、弘化县、龙首县
江州:凤凰县、归义县、仁寿县、太和县
汀州:落梦县、苍山县、清风县、禾丰县、万县
泗州:临邑县、岭县、上青县
朝州:川阳县、永和县
丰州:丰水县、渝水县、南山县、归林县
【曲水郡】
曲州:永平县、瑞县、元阳县、华阳县
东州:邱县、东和县、永清县
泾州:江安县、广源县、永县
【玄封郡】
玄州:平乡县、望归县、南和县、定兴县
岷州:蒙山县、苍梧县、天泉县、岷山县
戎州:戎溪县、盏西县
商州:白玉县、南瑶县
巫州:大邑县、康乐县、罗川县
【云阳郡】
云州:东临县、长安县、汀水县
幽州:大明县、朝阳县
青州:陵川县、荣县、古县
【北昭郡】
北州:大同县、兴和县、怀安县
归州:归义县、临泉县、宜阳县
【苍华郡】
苍州:瑶池县、石平县、清川县、苍北县
屹州:扶风县、白水县
茂州:高川县、孝昌县、香山县、红安县
【广成郡】
广州:正宁县、大安县、镇原县
朔州:霍县、碧落县、亭川县
【平安郡】
平州:昭平县、安远县
易州:赤炎县、平戈县、金县
定州:西平县、泽县、永固县
【岛郡】
渔州:高济县
火州:红石县、焰山县
陀州:此地太过贫穷只有主城没有大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齐乐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无图版|齐乐(小齐日记本) ( 蜀ICP备2022023193号 )  

GMT+8, 2025-9-1 12:32 , Processed in 1.21133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